清明上河图

admin 5140 2025-06-18 16:58:00

名称

编辑

关于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词的含义,历史上曾经产生了一些研究争论。就画作描绘的是清明时节,自金代以来,多数学者无异议。明代的《味水轩日记》记载了这幅画不仅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和双龙小印,还有宋徽宗的题诗,其中有“水在上河春”的句子。这些纪录进一步确认了画作描绘的是春天景色,近代及当代的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一致支持“春景”的说法,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看法。

1980年代中期,邹身城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他认为“清明”并非节令或地名。在此,“清明”一词原本是画家张择端献画时所作的颂辞。因此,有人主张我们应从广义上理解这里的“清明”。《后汉书》有类似的用法,如“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境看,这里的“清明”指的是政治上的开明时期。画作中的题款“清明”一词,实际上是张择端向帝王们呈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画作上的金人跋文表明:“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这段文字明确指出画作的主题是表现太平盛世。通过考察张择端的生平,我们知道他在宋徽宗朝在翰林书画院供职,并且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正是宋徽宗。这证明画家的意图是向当时的统治者颂扬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清明”一词不是指特定的节令。

此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清明”指的是“清明坊”,因为当时东京城划分为一百三十六个坊,其中外城东郊区有三个坊,而第一个坊就是“清明坊”。

关于“上河”二字的含义,长期以来也有不同的解释。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指的是“河的上游”;有人则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还有人认为“上河”可能是指“上坟”或“赶集上街”之意。

内容

编辑

《清明上河图》画作的意义和内容也进一步进行讨论,对于原始宋代画作所接受的三种观点曾提出质疑,分别是:描绘的城市是否为开封?是否绘制于北宋1127年灭亡之前?以及是否描绘的是清明节?

一些学者进一步提出,画中描绘的城市实际上是一座不存在的理想化城市;这幅画是在北宋1127年灭亡之后创作的[40] ;并且所描绘的场景是初秋。然而,另一些研究则反驳,认为画中描绘的城市确实是开封,但画作所描绘的是中国农历清明节的某一天,而非清明节本身。[41]

2013年提出的另一种解释认为,这幅画可能是画家对皇帝的含蓄请求,旨在让皇帝察觉繁荣背后的潜在危险。由于开封的粮食依赖南方供应,画中只描绘了一名低级官员在码头值班,城门和码头守卫稀少,似乎对局势未警觉。此处的“清明”并非太阳节气,而是来自《后汉书》中的词语“清明之世”,这幅画的名称隐含著讽刺意味。[42]

原始版本中的木桥由一个工程团队重新构建,并在PBS电视节目《NOVA》的“失落帝国的秘密”系列中进行了纪录。[43]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