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黄荭:解读法国女性审美的两种核心元素(4.21,南京)

admin 4514 2025-11-24 15:40:03

学者、翻译家黄荭

黄荭是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日常生活很简单,上课、带学生、做翻译,写书评,平常也爱做点好吃的,在露台上养锦鲤、栽培绿植,偶尔和闺蜜唱和诗词,时不时还去南艺美术馆看个展,上昆曲课。她在浙江乐清山清水秀、群山环绕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喜欢花草热爱自然。

黄荭译过很多作家的作品,女作家有柯莱特、杜拉斯、萨冈、波伏瓦、内米洛夫斯基、萨勒娜芙、班科尔……男作家像罗曼·罗兰、勒内·夏尔、圣埃克絮佩里、菲利普·福雷……

黄荭部分著作、译作

多年前,在南京先锋书店做《转身,相遇》新书读者分享会时,嘉宾周宪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黄荭翻译女作家的作品要比翻译男作家的作品好,又说她译坏女人的作品比译好女人的作品好。黄荭说她当时就被逗乐了,反问周宪好女人和坏女人的界线在哪里。

在黄荭内心,也把自己翻译的女作家分两类:一类极其感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未脱小孩子心性,这很符合黄荭本人的性格;而另一类则是理性的,用法国人的说法是“长了男人的脑袋”,擅长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像波伏瓦和萨勒娜芙,她在翻译时就有点小畏惧。这也说明翻译有很强的选择性,聪明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但黄荭说她也不后悔翻译了自己不擅长的作品,因为这些原本在阅读视野之外的作品,因为翻译的机缘进入视线,它呈现的是另一个陌生而丰盈的世界,比如,萨勒娜芙的《战斗的海狸》让她更了解波伏瓦,从而更了解女人的生存境遇,从某种意义上更了解作为女人的自己。

《两性》(点击了解详情)

今年,黄荭出版了最新译著《两性》,作者是西蒙娜·波伏娃之后法国最重要的女性主义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福克。福克在书中提出,根本不存在什么“第一性”还是“第二性”,因为天生就是有两种性别,男性有男性的特点,女性有女性的特点,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打破了原来的一种权力架构。她认为只有认可女性的价值,人类才能够真正进步。所以她也提出认为要把男女平等当作自由、博爱、平等的这个第四大原则放到宪法当中去。因为只有基于这样子的一个认识,才能推动人类的真正进步。

点击图片,查看群学书院采写的《两性》分享会实录

4月21日下午,黄荭教授将应邀莅临群学书院—半城读书,解读法国女性审美的两种核心元素:独立与自由。欢迎参加。

活动信息

主题

独立自由:法国女性审美内核

嘉宾

黄荭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

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文学博士

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学者

特邀主持

朱虹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半城读书会创始人

时间

2019年4月21日(周日)

14:30—16:30

地点

半城MIX书房

南京市宏运大道1468号

报名方式

免费参加

相关图书

《两性:女性学论集》

[法]安托瓦内特·福克 著

黄荭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3月

这是一本超越“母性”话题,向女性致敬的挥臂呐喊的振奋之作,是继波伏娃《第二性》之后法国女性问题研究的旗帜性著作。本书汇集了安托瓦内特·福克生前关于女性学问题的演讲稿、讲座稿以及访谈材料,本书以精神分析为切入点,界定了女性真正的身份,确立了女性的真正价值,深入探讨了何为女性学,以及这一学科的未来。

本期编辑 | Moz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