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经典系列:2012年欧洲杯英意大战中的“超凡”皮尔洛

admin 3465 2025-06-14 09:06:45

我们这个系列将回顾一些知名球星在关键场次中的精彩表现。其中有一些是殿堂级球星的代表作,还有一些是一流球星在世界足球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神级发挥。

我们总是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历史,或是根据故事后续的发展从主观上对其进行修饰。所以,时隔较长的时间后再回顾往事,有助于我们发现真相。

本期栏目我们将回顾八年前的一场比赛,故事的主人公是皮尔洛,故事发生的背景是2012年欧洲杯1/4决赛意大利对阵英格兰的比赛。

为什么选这场比赛?

因为这是一场典型的英格兰完败于一位天才球员的比赛——就像1973年的扬-托马舍夫斯基,1986年的迭戈-马拉多纳和1992年的布洛林。在2012年,征服英格兰的是意大利人皮尔洛。

皮尔洛在比赛中几乎令英格兰人无法近身,霍奇森的英格兰以一种熟悉的方式被淘汰出局——点球,皮尔洛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直掌控着比赛,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队如果被击败,那无疑是耻辱性的。

对于两度捧起欧冠奖杯,曾荣膺2006年世界杯决赛最佳球员的皮尔洛,英格兰球迷向来对他不太感冒。或许英格兰人就是这样——如果一名世界级球员想赢得英格兰球迷的芳心,他必须在对阵英格兰球队的比赛中证明自己。

我们用伊布拉希莫维奇来举个例子。虽然瑞典人从2002-03赛季开始到2010-11赛季总共效力过五家球队,联赛冠军拿到手软,但之前很多英格兰人对其并不认可——直到瑞典人在一场对阵英格兰的友谊赛中打进一记惊天倒钩。

在这方面皮尔洛做得比伊布更加出色。

这场比赛过去两年不到,皮尔洛的自传就被译成了英文,除了一些曾在英超效力的意大利球员,几乎没有意大利球星的自传被翻译成英文出版,无论是马尔蒂尼、皮耶罗或是托蒂。

但皮尔洛做到了。

当时是什么背景?

一年前,很多人认为皮尔洛的职业生涯已经到头了。

虽然AC米兰在2010-11赛季夺得意甲冠军,但皮尔洛因伤错过了大部分比赛。这位昔日的中场大师已经多年没有在欧冠赛场上挥斥方遒了,竞技水平也距2006年的巅峰状态相去甚远。

在2008年欧洲杯1/4决赛对阵西班牙的比赛里,皮尔洛停赛未能上场。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上,皮尔洛因腿部肌肉拉伤作壁上观,里皮率领的意大利队小组赛难求一胜耻辱出局。

到了2011年,皮尔洛开始复苏。

尤文图斯迎来了新主帅孔蒂,球队搬进了新球场,同时他们还从AC米兰签下了皮尔洛。在那之前的两个赛季,尤文图斯均在联赛中排名第七,皮尔洛到来后冠军奖杯开始常驻都灵,他是尤文图斯复兴的关键。

(图)尤文图斯时期的皮尔洛 图片来源:The Athletic

几乎与此同时,意大利国家队任命了一位极具战术前瞻性的主教练。

普兰德利对巴塞罗那和西班牙国家队的控球战术推崇备至,他招进了多名传球功底深厚的中场球员。普兰德利的意大利队采用菱形中场,皮尔洛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主力后腰的位置,德罗西、马尔基西奥、蒙托利沃和蒂亚戈-莫塔等轮番上阵。

在对阵英格兰一役中,身居后腰位置的皮尔洛掌控着比赛节奏。

英格兰的失利实际上怪不得霍奇森,卡佩罗于当年二月辞职,霍奇森在比赛开始五周前刚刚被任命为三狮军团主帅,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操练战术,英格兰队仓促间只得采用传统的平行4-4-2阵型,所以皮尔洛在两条线之间得到了大量的施展空间。

他还像以往那般出色么?

很难再回想起还有哪名球员曾以一己之力决定比赛走向了。

那场比赛中的皮尔洛无所不能,很大程度上因为他是意大利的攻防枢纽,而且英格兰队没有试图对其进行针对性压迫。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皮尔洛全场传球数高达131脚,远远领先场上所有其他球员——最接近他的是蒙托利沃的94脚。反观英格兰队,在长达120分钟的比赛时间里,甚至没有一名球员的传球数超过41脚。

皮尔洛施展传球功力,用三种传球不停消磨着英格兰人的斗志。首先是简单的短传,传球的目标一般是距离自己最近的德罗西和马尔基西奥,还有寻找两个边后卫阿巴特和巴尔扎雷蒂的分边传球,然后一些是以巴洛特利为目标的长传球,后者的速度是意大利队直插对手心脏的一把尖刀。

最后一种传球最能体现皮尔洛在传球方面的深厚功力。比赛中皮尔洛有一次在本方禁区前得球,英格兰队竟无人上前紧逼,尤文图斯中场向前带了20码后突然一记过顶长传找到巴洛特利,后者得球后长途奔袭,最后特里拼尽全力才破坏了这次进攻。下半场皮尔洛又尝试长传找巴洛特利,但是力量稍大被乔-哈特得到,加时赛中皮尔洛的长传再次制造了极大的威胁,但是巴洛特利糟糕的停球浪费了一次良机。

八年后再回头看这场比赛,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相当拖沓的比赛节奏。

英格兰队没有采取高位压迫战术,失去球权后他们会迅速退至防守三区,如此一来意大利队可以有条不紊地组织进攻,擅长传球的皮尔洛本可以再加快节奏的。

(图)皮尔洛在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 图片来源:The Athletic

由于普兰德利排出了四中场双中锋阵型,皮尔洛缺少对角传球的线路。

在尤文图斯,皮尔洛常常身处4-3-3或是3-5-2体系中,尤其是3-5-2阵型在两侧配备有进攻欲望强烈的边翼卫,孔蒂的战术非常强调拉开球场宽度,并且会在边路安排跑动积极的球员随时准备前插接应对角线传球。但是在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意大利队的边路并不活跃,除了几次瞄准巴洛特利的精准长传,皮尔洛无法施展在俱乐部信手拈来的“橄榄球四分卫式”斜长传。

尽管如此,皮尔洛仍牢牢地掌控着比赛节奏。限制皮尔洛原本是鲁尼和维尔贝克两人的职责,但鲁尼的身体条件看起来已经不足以在无球情况下对比赛施加影响,所以我们甚至经常能听见乔-哈特不停地大声提醒鲁尼干扰皮尔洛。

所以场上的情况基本是这样的——英格兰队的压迫漫不经心,皮尔洛本身的状态又相当出色。

他最为高光时刻

皮尔洛最高光的时刻是在常规比赛时间以外的点球大战里,他的勺子点球完美地骗过了乔-哈特,这记四两拨千斤的点球完全体现了这位风华绝代的中场天才的从容和技术。

(图)皮尔洛面对乔-哈特踢出勺子点球 图片来源:The Athletic

不过这粒点球并不像皮尔洛的风格,虽然他是一名才华横溢的球员,但皮尔洛历来以效率和低调闻名。有报道说皮尔洛是在给乔-哈特上课,意大利21号曾坚称勺子点球是效率最高的点球主罚方式。

“当我开始助跑时,我依然没想好该怎么踢这粒点球,然后我发现乔-哈特已经移动了,然后我计从心头起,”皮尔洛在自传中解释道。“那完全是即兴发挥,没有剧本。我只是尽全力让命中率接近百分之百。我绝对没有炫技的意思,那不是我的风格。”

“我明白这么解释或许会让一些人不爽,有些人会认为我撒谎,但真相往往就不是那么浪漫。”

我们有可能漏掉了什么?

还是关于这个点球。

皮尔洛罚进点球后意大利队没有取得领先,实际上双方刚刚打成平手。之前英格兰队两罚全中,但意大利方面蒙托利沃失手。如果皮尔洛点球不中,接下来为英格兰出场的阿什利-扬有机会杀死比赛。在这种情况下皮尔洛将球射进,阿什利-扬的点球击中横梁,剧情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

下半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乔-哈特大脚开球找替补上场的高中锋安迪-卡罗尔,出人意料的是皮尔洛突然出现并在身高193cm的安迪-卡罗尔头上争下头球。作为一名拖后中场,皮尔洛的运动能力和抢断能力常被质疑,但他的防守其实是被人们低估了。

接下来发生了哪些故事?

皮尔洛率意大利队于半决赛击败了德国队,决赛里意大利队不幸遇到了爆种的西班牙队。

赛后皮尔洛被提名为欧洲杯金球奖候选人,他还当选了2012年意甲最佳球员,并在2013年蝉联这一奖项。2014年,年满35岁的皮尔洛延续了极其稳定的竞技状态,这让他成为了意大利最受敬仰的球员之一。

两年后的巴西世界杯,意大利和英格兰再次相遇。

英格兰人显然已经对皮尔洛有了心理阴影,在鲁尼已经被证明了无力限制皮尔洛的情况下,霍奇森将19岁的斯特林顶在锋线上,鲁尼拉到左边路。斯特林表现得尽职尽责,即便如此,皮尔洛依然奉上了精彩的发挥。

派专人盯防不一定能限制皮尔洛的发挥,但起码是个有意义的尝试。

作者:迈克尔-考克斯 (Michael Cox)

翻译/编辑:中东游侠

文章出处:The Athletic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