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辛追出土后如何保存至今?专家揭秘“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

admin 8827 2025-06-24 20:13:33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潘爱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在2023年6月10日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的专家们来到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举行“马王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专题讲座,从医学的角度重点阐述了马王堆古尸“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的汉朝墓地出土了一具女尸,她的身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妻子辛追。这具女尸出土时,经两千多年而不腐,保存新鲜、完整,四肢关节可以弯曲伸展,毛发尚在,皮肤柔软,血管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宛如沉睡。此前,世界上发现了木乃伊、冰尸、泥炭沼干尸等类型古尸,而马王堆出土的浸泡在液体中的“湿尸”实属罕见。因而,辛追夫人的尸体被誉为“东方睡美人”,被认为“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的奇迹”。

马王堆汉墓古尸出土前,为什么能在两千多年时间里保存完好?根据专家们的分析,至少有几个条件:深埋、密封、相对无菌。由此,进入21世纪以后,依托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的科研力量,形成了独特的湿尸类文物保护技术和模式——“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

因此,在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举行的“马王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专题讲座上,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原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罗学港教授以《马王堆古尸发现、研究与保护》为主题,从医学的角度重点阐述了马王堆古尸“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的建立,以及今后马王堆古尸的重点研究方向。

“这个保护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建立古尸保存环境模拟体系。”罗学港教授说,主要做法是:将古尸浸泡在有效保存液中,并置于恒温、恒湿环境,防止古尸整体腐败;建立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减少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侵袭,将保存液调控至等渗状态,避免细胞肿胀和脱水,建立古尸保存微环境的调控和动态检测体系,将保存液的PH值稳定在中性状态,减缓骨组织脱钙和蛋白质降解,实现古尸分子水平的有效保存。

随后,湖南省博物馆董鲜艳研究馆员进行了《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漫谈》的学术报告,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马王堆汉墓织品文物修复与保护。全场讲座活动生动活泼、主题鲜明,300多名师生积极提问,专家们妙语连珠,活动气氛达到高潮。

据了解,2003年,中南大学与湖南省博物馆联合成立马王堆汉墓文物研究保护中心,两年后经湖南省科技厅批复同意,更名为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罗学港担任中心主任。

早在1980年,医学专家们就将古尸解剖得出的诸多结论结集出版。在马王堆汉墓发掘50年之际,以罗学港为代表的第二代古尸研究保护专家将“马王堆型湿尸类文物保存技术及应用”“‘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的建立与运用”“古尸DNA检测”等新研究成果再次结集,出版《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保护》一书。

“这次是连续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宣讲,主要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认识,展示文物风采,凝聚保护共识。”罗学港说,辛追为研究2000年前人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最佳样本,更对古病理学、人类学的研究提供珍贵信息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马王堆汉墓古尸的保护方法也在与时俱进。”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