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手游变异排行解析:变异宝宝洗练缺失探秘及排行榜单揭晓(2025版)
5908 2025-07-05
智能手机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会掀起一场电子阅读风暴。
掀起这场风暴的,不仅仅是智能电子设备商,还有移动应用厂商、网络写手甚至是传统书商。人们不再满足于厚重的纸书,无负担的移动阅读成为当下主流。或者说,与纸质书足以分庭抗礼。
革命者们
Kindle开创了一个时代。亚马逊用几年的时间赚得了纸书几十年的利润,美名其曰「电子革命」。这场革命里,前赴后继者无数,这里我们仅仅探讨移动应用,例如近年备受好评的多看阅读、Anyview、豆瓣阅读等,都是数字阅读的强力推动者。
▲ Kindle既是设备也是跨平台阅读器。
这些移动阅读应用大多经历了几个历程:先是提供大量免费图书资源,以获得原始用户及资本。而后逐渐规范自身架构,完善会员制度。最后,大力发展原创内容,与传统出版社合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书籍市场。这个市场里,各家阅读厂商有自己的支付机制,不管是包月或是单本购买,最终都会与真金白银挂钩。互联网时代不再免费。
除去头号赢家亚马逊,走在市场前列的是小米公司的多看阅读和豆瓣自家的豆瓣阅读,它们被看做是电子阅读市场的未来。一批高质量和多元品味的读者由此产生,粗滥的排版和杂乱低俗的阅读软件不会是主流。因此,纸书出版商最大的敌人——不是泛滥且唾手可得的网络小说,而是那些制作精美的移动阅读应用。Kindle、多看阅读、豆瓣阅读、字节社、拇指阅读···汹涌而来。
版权与价格
换个角度,其实出版商未必是移动阅读应用的敌人,他们该提防的是移动阅读自己培养的作家和写手,或是跳过书商和移动阅读合作的作者。目前来看,纸书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几乎所有的名家都热爱纸质书的出版,尝鲜网络首发或独家的寥寥无几。版权在手,出版社就有了谈判的筹码。
▲ 蒋方舟的新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在多看平台发售。
多看书城拥有超过27000本正版电子图书,虽然数量上比不上亚马逊,但仍然十分可观。从书籍的分类就可以看出,多看对用户需求实现了很好的平衡。用「雅俗共赏」来形容多看阅读十分贴切,基本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阅读需求。多看阅读既与国内各大出版社合作,又发展自己的原创作者,可谓考虑周到。
不过,很多用户看重的是正版图书的价格。没有网络原创小说的Kindle,在正式发行的图书占尽优势——价格远低于多看阅读。就如柴静这本畅销的《看见》,多看阅读需要14.99元,而Kindle上只需要10.50元,这对用户来说是个强烈的对比。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对习惯免费的中国网民来讲,他们好不关心移动阅读商与出版商的利益博弈,价格有时就是王道,货比三家的能力还是具备的。
超越阅读?
既然是截然不同的载体,移动阅读应用就不应该仅仅承载文字。多看阅读在多媒体拓展上做得极为不错,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以及超链接,完美融合在一起,超越纯粹的阅读。这一点,正是纸书的致命短板,多看阅读看到这一契机,并且成功走在前线,值得点赞。
▲ 柴静《看见》电子书中的发布会视频。
普通纸质书籍标配是图片加文字,最多附上光盘,实现自身短板的弥补。移动化时代,阅读应用就该突破纸书局限,发展电子书的多媒体特性,使得书籍不仅可以可以阅读,还可以听书、播书,大大丰富的知识的延展性。当然,也需要根据不同书籍的特点而定,不是所有书籍都适合多媒体化的拓展。
左边是AnimeTaste的《人の一生》,每一章节都以动画开篇,用户在观众和读者之间转换,毫无违和感。右边是许川的《邓飞,柔软的力量》,采访邓飞的对话直接嵌入电子书内,读者可以看书,也可以戴上耳机直接听书,比普通阅读应用多了声音,比听书软件又多了文字。多看阅读试图做到超越阅读,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值得期待。
困惑与突破
近日升级到3.0版本的多看阅读,在界面上做了极大的变化,更加扁平化也更加流畅,使用体验较以往又提升了一个层次。而多平台的同步也符合未来云端发展,算是跟上了Kindle的脚步。
虽然多看阅读极力赶超Kindle,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困境依然存在。书籍数量上的短缺,造成大量用户更换选择;价格上的傲娇,又让不少人难以消受。这其中涉及到版权的因素,也是多看阅读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此外,积极与新媒体融合,与杂志、漫画商合作,打造一个完整的网络书城,才可能初步满足用户的现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