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4453 2025-05-13
纵观天下,强秦西出函谷、东齐商通四海、北上又有燕国纷争、南下强楚环绕、三晋大地更是民风彪悍,各个诸侯风起云涌、底层百姓民不聊生;唯有一统方可救万民于水火。
就在李斯向老师荀子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胡子白花的荀子此刻眼神里除了希望还有忧伤:前段时间,自己的得意门生李斯应秦国宰相吕不韦的号召前去施展大志。
李斯临走之前,荀子看着自己的爱徒:“去吧孩子,我们读书人不应求一国之繁荣,而是为天下和万民;如果将来这齐国成为你天下太平的绊脚石,你便踢开它吧!”
李斯拜别老师,独自一人从遥远的齐国海滨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函谷关前:这就是函谷关吗?曾经的百里奚、商鞅一众名人的舞台,从今天开始我李斯来了,六国颤斗吧!
天赐明君 珠联璧合
李斯入秦之后的仕途并不顺畅,在稷下学宫的时候,李斯可是整个学校的第二名,但最初只能在吕不韦的宰相府里做个门客,后来也通过自己的忍辱负重成为郎官以接近秦王。
所谓郎官就是君主的侍从之官,李斯第一次见到秦始皇就觉得这个人不一般,尽管那时的秦始皇还在青年时期,但李斯第一眼就决定跟着他干了,从此两人珠联璧合。
在秦始皇之前,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顶多是仗着自己的强盛欺负一下其他国家而已,毕竟大家实力都不弱,而且六国联合多次抗秦,因此先秦并无一统的大愿。
甚至但秦始皇和李斯这对组合不一样,他们生来就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天下归一,李斯的才华和思想配上秦始皇的圣明和大志简直就是为了统一而生,而他们的敌人叫吕不韦。
权臣吕不韦的政治观念和历代先秦帝王颇为相似,对于统一并无执念,谁不听话我打谁就是了,反正我强大,多年之后的项羽就是这样认为的,后来被刘邦干掉了。
因此时机成熟之后,秦始皇和李斯这对组合将吕不韦赶下了朝堂,从此秦始皇就就开始大权在握,而李斯的大志也深得秦始皇倾心,这对组合开始了灭六国的大道。
统一数字货币 车同轨
在美国电影《阿凡达》里有这样一段场景,地球人侵占阿凡达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办了学校,可见统一思想、统一文化无论是放在古今还是中外都是一等大事儿。
统一文字这件事儿就是李斯干的,而李斯所要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曾经学校稷下学宫,李斯再回到稷下学院的时候其实是没啥脸面的,因为他要干的确实“不光彩”。
就像一个中国人去了美国发展之后,回来要求自己国家的人以后全部讲英语一样,这时恩师荀子已经故去了,不知他内心是何感想,但他的校友们们对李斯的行为嗤之以鼻。
但强权在上,毕竟是国家颁布的,没人敢违抗,久而久之大家竟然适应了由李斯负责编撰的秦国小篆,一场由强权所推行的文字文化统一之路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成功了。
除此之外,李斯还帮助秦始皇统一了通商所用的度量衡、货币、甚至车轨。尽管这些东西在秦国的经济上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但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久远。
如果说秦始皇和李斯是这些想法的创造者,那么这些想法的实践者便是李斯,李斯更是告诉秦始皇。
以前诸侯纷争就是因为权利不够集中,所以千万不能分封,这说到了秦始皇心坎里。
而李斯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秦国朝堂看来,李斯就是秦始皇的手,秦朝的权利最大的除了秦始皇就是李斯了,李斯在秦国朝堂分量不低于吕不韦,甚至更高。
李斯代表了外臣和流民
在秦国朝堂分两股势力,一个是宗族、一个是外臣。这两股势力曾经因为权利发生过争执,秦始皇也是为了自家宗族的利益下令驱逐外臣,此等行为着实糊涂。
李斯上奏秦始皇:“秦国就是因为用了很多外卿,所以才能发展到如此强盛。”并举出了百里奚、商鞅、张仪等秦国历代名相的事迹来说服秦始皇,秦始皇清醒之后便撤了驱逐令。
这些外臣都明白,在自己的国家,君主是不会任用贤能的,只有在秦国才能实现自己的报复,而李斯给了自己这些人留在秦国的机会,从此李斯在外臣的心中地位更高。
除此之外,引用外臣也像其他六国的人民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秦国对于外人的包容与开放,这也为后来六国流民争相入秦,再次壮大秦国国力提供了有利因素。
这些流民入秦之后,一定也曾遭到了秦国原本居民的排斥,但此时外臣和流民相互团结,这些流民将丞相李斯当成顶梁柱的概率也是极高,李斯的地位成为了秦国包容的代表。
物极必反 历史使然
晚年的秦始皇一共崇信两位大臣,一个是能力和地位都很高的李斯,另一个则是宦官赵高,而晚年身体日益变差的秦始皇一般也只见李斯和赵高罢了,这就是祸根所在。
秦始皇心目中继承大位的人是公子扶苏,以公子扶苏的贤才,若是继位秦国至少能和其他正常朝代一样延续个几百年不成问题,但李斯和赵高并不喜欢公子扶苏。
因为和公子扶苏亲近的是蒙家兄弟,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待到公子扶苏继位之后,李斯定然不会受到重用,因此权臣李斯犯了一个权臣大多会犯的错误,左右王权。
后来就篡改圣旨,逼死了公子扶苏,并且扶持傀儡胡亥上位。谁层想到,胡亥压根不听李斯的,在他的眼里只有赵高,在赵高的奸计下,李斯最终死在了秦朝。
李斯被杀之后,那些以李斯为首的外臣自然是分崩离析,之前进入秦国的六国流民也是人人自危,因为此刻的秦传达出一个信号:包容性和开放性已经丧失了。
秦国的另外一股力量是宗室之人,秦国宗室是以公子扶苏为主,胡亥上位之后听从赵高的建议巩固自己权利,对于宗室之人大力残杀,宗室这股力量基本是被毁了。
偌大的咸阳城,剩下的只有一群只会察言观色的废物,此时的秦朝根基已经毁了,而北边有匈奴虎视眈眈,秦始皇和李斯的统一行为又得罪了太多的人,遭到了六国的强烈反扑。
走向灭亡
首先就是因为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之后,得罪了很多读书的,这些人通过文字等等方式宣传秦的残暴,随着秦的衰弱,这样的言论更是被很多贵族相引用来动员人民。
接着六国在攻打秦国的时候发现,曾经的车同轨以及秦始皇修建的直道为他们的运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文字的统一也为他们的沟通和号召减少很多不必要麻烦。
曾经的秦国在攻打六国的时候,杀了不少人,这让六国的其他百姓内心都有仇恨,尤其是以楚国为例:在江东父老的支持下,项羽一路高歌猛进,最终一把火烧了咸阳。
秦朝靠着开放和海纳百川的气势吸纳六国人才和流民才日益强盛,而李斯更是这一切的代表人物,包容是秦国走向繁华的秘诀,更是秦朝的半壁江山,李斯一死,秦立刻就亡了。
秦始皇和李斯这对组合也慢慢落下历史帷幕,但汉承秦制,可汉朝为何就能持续那么久?或许秦的灭亡是因为秦做了太多大事儿,而这些大事儿往往普通人看不懂罢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