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怎么快速获得钻石
2059 2025-05-03
那么为什么古代皇帝起的那么早?
五更时,冬天还是夜幕低垂,夏季的天也刚刚放亮。 《 帝王养生 》的书里说,皇帝起床是比较早的。天才亮,早晨空气清新,皇帝早起,有益于身心健康云云。皇帝早起绝非为了呼吸什么清新的空气,而是因为政务繁重,不得不起早。皇帝一人独裁天下,从处斩一名罪犯到改革一项大政,都得经他“圣裁”。这是从秦始皇时立下的规矩,用当时的话讲,叫作“事无大小,咸决于上”。
当然,皇帝手下配备了一个以宰相为首的班子,佐理政务.但这个官僚机器仅是执行皇命的工具,须秉承皇上的旨意办事才行。否则,便是擅权,罪不容诛。皇帝再苦再累,也不愿大权旁落。
秦始皇帝嬴政,自个儿给自个儿立下一条规矩:一天处理一石奏章,看不完不歇息。那时,一石相当于现在 90 多斤。当时还没有纸,章奏多用竹简。即使是竹简,一石也够他忙活的。一个姓侯的和一个姓卢的方士讥斥始皇于权力太贪。他俩是给始皇找长生不老药的,找了多年也没找到,便把责任推到始皇身上,说像他这种人怎配吃长生不老药?逃走不干了。
说始皇贪权却是不假。始皇贪,后世皇帝更贪。及至明太祖朱元璋,连宰相这个助手都不要了,下令取消,从前属于宰相的那副担子,他一人担了。朱元璋也就更忙了,一天要看 200 多件奏疏,处理 400 余桩事,不得不熬夜,又不得不早起。他很累,累得无奈,随口吟道:
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拥被。
出生入死打下天下,却落得个这般辛苦,让他烦恼。然而,为了强化皇权,为了保住朱明王朝的江山,他又心甘情愿。结果,刚过50岁,身子便垮了。
为君者,特别是要做一个贤明勤政的君主,委实不易。
也有的皇帝一觉睡到日高三丈。
《诗经·齐风 》中有一首《鸡鸣》 ,写国君的夫人劝国君起床去上朝,而国君却恋床不肯起:
夫人说,鸡已叫了,大臣都齐集朝堂了;而国君却说,哪里是鸡叫,分明是苍蝇的声音,转身又睡。夫人又催促说,天已亮了,朝堂上已站满了人;而国君却说,那不是天亮,而是明月之光,小虫嗡嗡飞,你浅再做同床梦。夫人叹口气,道:百官大概都回去了,但愿他们不要憎恨你。
皇上若懒在床上不起,谁也没办法。数不过三,“请驾”唤三声皇上还不起,御前太监只得乖乖退下。
一觉睡到日高三丈的皇帝,也数不胜数。
明朝第10 代皇帝孝宗便是一个。刚做皇帝那阵子,孝宗很是勤政,然而,不久便迷上了道家修炼那一套,精力都耗于此,“未明求衣”的古训就丢到爪哇国去了,老祖宗朱元璋羡慕的“江南富足翁”的幸福,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了。然而,这离一个圣贤君主却相差甚远了。于是,内阁大臣徐溥上奏,劝谏说日高数丈了才起床上朝,太不该。孝宗表示“嘉纳”。结果过不了多久便故态复萌。
皇帝清晨起床后都干点什么?
有的皇帝去射猎。
汉惠帝刘盈起床后喜欢带上几个侍卫,跨上骏马,去皇家苑囿射兔猎鹿,刘邦这个儿子身骨儿差,性格亦软弱,骑射能健其躯体,强其气魄。然而,有一次清晨出猎,刘盈却追侮莫及:弟弟刘如意被毒杀了。
刘如意是他同父异母弟,封为赵王。生母姓戚,不仅长得俊俏,且能歌善舞,最受刘邦宠爱,惹得吕雄皇后护火中烧。刘邦在,她只能把那份愤恨深埋在心中;刘邦一死,便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剃去发,戴以枷,穿上褐色衣,一如囚徒,天天让她去春米。接着下令召刘如意来长安(今陕西西安)受死。刘盈仁爱,抢先一步把刘如意迎进宫中,同起卧,共饮食,且饭菜必先尝,使母后不敢下毒。不久,吕雄发现,刘盈早出射猎,刘如意恋床贪睡,不随他去,决计乘此机下手。这日晨,刘盈又早早起床,策马而去。他前脚刚走,吕难便打发人送来毒药,硬灌到刘如意的嘴里。待刘盈回来,见到的仅是一具尸体了。
也有的皇帝起床后便批阅奏章。
南北朝时代梁朝的创业君主萧衍非常勤政,五更即起,穿戴停当,便燃烛批阅臣下的奏章。即便是寒冬腊月,也是如此。萧衍俭朴,冬日里也没什么取暖措施,天长日久,手部都破裂了。
至清代,形成一种规矩,起床后的第一桩事是批阅列朝实录。
清制,新君嗣立,即将老皇帝的诏令、起居注和臣下的奏疏中的主要内容,按年月编辑成书,号称是“秉笔直书,不加褒贬”,故名“实录”。定稿后,写成大、小黄续本和大、小红续本 4 部,底稿拿到太液池旁边的蕉园烧掉。
提前一天,中书舍人从内阁实录库中取出小红续本一卷,用黄续袱包好,放入楠木匣中。子夜,捧小红续本实录至东华门稍候,门开,将实录交外奏事官,外奏事官登记在册,然后,送至内奏事处。内奏事处在月华门南。皇帝起床,出寝宫,御前太监列队,陪驾穿过走廊,来到西暖阁。内奏事太监呈上实录,皇上便煞有其事地翻阅。一卷实录字数不多,用不了多久便可看完。若心不在焉,一目十行,片刻即可了事。
阅读实录,一是为了熟悉先朝历史,汲取经验教训;二是显示法祖敬宗之意。
总结:一天之计在于晨。皇帝虽然自诩“天之子”,可他也的一天一天过,而且他的头上还高悬着祖训、礼法,他也得按规矩行事。从皇帝的早晨就可知大概。诚非易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