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田姓代姜姓占齊國,兩家後來是否變成了世仇?
春秋時期,一般滅國不滅祀,被滅者後人還能繼續貴族生活。
儘管當時改姓已經風行,但並不普及,齊國姜姓呂氏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步被取代,且田氏使盡各項力氣收買姜姓貴族人心和齊國的民心,算是和平演變,不會有姜、呂與陳、田的姓氏衝突。
以下是田氏的代國手段:
公元前545年,陳國公族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齊國當國的慶氏。之後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田桓子對齊國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這是私下得到齊國大部分姜姓的支持)與國人的支持。
齊景公時,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田無宇的兒子,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於田氏」。
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恆(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不聽話的),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齊國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推薦閱讀:

